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连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依旧沉迷、执恋、幻想——关于王连敏《顶光1921》图像的思考

2020-04-26 16:06:53 来源:《美术》杂志作者:王木木 
A-A+

  纵观此次全国美展呈现出一种现实热情、国家情怀的创作特色,当代众多艺术家关注到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相关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题材中去。而技法上也呈现出不断创新,不断自我更新的创作状态。而版画作品中这一特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创作者无论在创作主题和技法上,都关注到作品能带给社会的现实意义中,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在作为社会一员存在的同时,将社会责任感,个人使命感作为重要的创作部分参与艺术创作。艺术语言是多种的,有写实语言就会有抽象语言,而在抽象语言背后探寻作者的创作情绪,是更有意思的事情。而本文最想探讨的就是王连敏的作品《顶光1921》。

  《顶光1921》是王连敏最新创作的系列作品,他在不断尝试新的创作语言和个性化图式的同时进行了多年的抽象创作,但在抽象语言表达的背后,作者在创作精神上也从未停止过对于自然宇宙的思考。在完成几段成熟的创作阶段后,他的创作状态更加的放松下来,更加的浪漫起来。他曾在他的《版画创作与个性图式——记我的创作心路》中说到:“艺术是一种精神追求,是艺术家对自然、生命的真实感受和个体创作精神的张扬,往往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和寂寞,只有在纯粹自我的环境里,才能够真正感受内心情感的真实,才能够更好地回忆以往生活留给我的点点滴滴的美好景象,版画创作对于我来说,是感悟生命的个性体验,也是人生苦旅的艰难跋涉,更是理性精神的慎明解读。”的确,在2000年以前,从他的作品里看到的是具体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幻化成的物像,例如《乐手》、《挽笛》等作品,而在之后的创作里,能看到的则是关于生命的个性的体验和自我的释放,无论从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方式,无论是《移位》、《对话》,还是《蝶恋花》、《恶之花》系列作品,个人语言以及材料上都有了非常大胆的推翻与重塑,这对于一个非常成熟的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难得且可贵的,艺术创作不就是应该将过去揉碎了重塑新生么。

  他在近10年的创作中涉及了水彩、油画、水墨、数码等大量的作品,可以说在当代艺术的今天,把架上绘画在自己的创作里玩“活”了,且秉持的是一种带着冲动的实验精神。正是在这样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创作作了《顶光1921》这幅作品。

  在和作者本人探讨创作心得时,我被带入到关于“光”的思考。“光”无论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源头,生命的源头。除去水和空气以外,人类是无法在黑暗中生活的,但光维系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精神意志,或者说作者的创作灵感是依赖着光所带来的精神世界的。有光的同时便有了黑暗和阴暗,所以作者眼中的光,既是伟大的,也是危险的,它看似分割了明暗,但却在明暗中间留下了很长的距离。在绘画中,这个距离就依照艺术家的眼睛决定,即灰度的层次,所以作者眼中的灰度是丰富的,变化的,不定的,这决定了从明到暗的距离就是漫长的。光无形,却能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又能在已有的形体上附型,能将图像在三位和二位之间自由转换;光无源,来去不定,不可被捕捉,不可被收藏;光无色,我们看不到,或者说这客观存在的一切都是无色的,因为光产生的颜色才使枯燥的世界绚烂。作者对于作品名《顶光1921》的考虑也有以下的思考,唯有“顶光”下的万物才能最大程度的饱享光惠,也唯有“顶光”才能使阴暗的面积缩小,这也是唯有顶光才能带来的幸福感。

  所以作者沉迷在这没有边界、没有色彩、没有方向的领域,在复杂的灰度中去“看”眼前被幻化了的物像。但这种创作实际上是困难的,摆脱现实中的无形如何做到“像”,或者说如何把握好画面语境的准确,这些关于一切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和主观创作的准确性,在作者看来都不那么重要。当强大而刺眼的光从头顶倾射下来,长久注视后,眼前的幻影让人迷醉。你会质疑自己看到的迷幻画面到底是眼睛看到的,还是脑子看到的。你就会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所以,作者仅仅是享受创作带给他的愉悦和思考。带着以上简短的理解去重读《顶光1921》这件作品,画面中飘忽不定的情绪和似有似无的形,就显的极为肯定和浪漫。难以说画面中是光,还是光的幻化,亦或是附在某件客观存在的物体上的再生图像,但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精神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创作的每一个阶段的界定,都来自我当时精神与情感的真实需求,随着内心世界的微妙改变,我会不断的进入新的创作阶段,也可以说我的创作一直在阶段中,遵从内心、随性而为便会是我的基本创作原则。”王连敏的创作状态是有一种类似于尼采所说的悲剧色彩,悲剧具有梦和醉两中特性的交合,而在他的作品中也始终讨论的是人生中的善恶和梦境的幻象,将这种形而上学的的悲苦转化成悲剧式的画面来慰藉自我,释放自我,让这种情绪回归生命和意志本身,去预想达到一种至高的,艺术本身带来的快乐。而在这种状态中,使他回归到创作上的纯粹,享受其中的快乐。

  《顶光1921》即是对于视觉图像的探讨,亦是对于物体存在的合理性的探讨,也是对于版画技法的实验。当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习惯性的依赖同一种语言进行创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合理的事情,但这种合理在他看来并无乐趣。王连敏近年来创作阶段进入到一种多语言表达的冲动里,而多语言创作也逐渐成为他乐在其中的表达方式。作者对于传统版画的情感是难以割舍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母体精神创作方法,但是处在信息、数字多元化的时代,这种类似于年轻人的好奇心和艺术家不羁束缚的性格里,尝试新技法新科技也是一件能够刺激他创作的一个强有力的动力。在近十年的创作中,作者也尝试了将多种语言融合的表达方式,运用了大量的铜版、纸版、撕纸、拼贴、彩绘等互相混融的技术处理,在当今艺术边界消失的时代,作者创作了大量的独幅版画,这无疑是对传统版画艺术表达方式的突破和实验,而在数字艺术诞生的今天,作者也将其拓宽到他对于母体精神创作的解构和延伸所带来的视觉上的丰富难言的可感性及实验带来的自由性中。数字科技参与艺术创作形式上看似带来的许多创作的便捷,增加了许多的可能性,大多数艺术家依赖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和高速中,但是在数字化的舒适圈,作者反复寻找的是是否与自我精神创作相吻合、合理。此次《顶光1921》作品,就是将技法和作者精神创作完美结合的体现。画面高度细腻的灰层次和画面符号结合的紧密,将“光”的主观判断呈现的淋漓尽致,能在作品中让观者忽略技法而完全关注图像本身,笔者认为则是最高明的技法。这也是作者多年的视觉经验、精湛的技术和坚定的精神创作所决定的。

  作为一个扎扎实实的北方人,即便他的艺术教育有大量的西方艺术思潮的参与,但在他所有的作品里阐述的都是具体的、简单的,与北方相关的情感,质朴却浓烈。可以说王连敏的作品也是从黑土地里生长起来的,是具有北方人性格和文化特点的艺术作品。北方人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细腻的情感,而以画面作为表达方式的艺术家,他能将这种不可言说的情感变成图像,变成超乎文字带来的深刻,给观者留有巨大的思考空间和情绪触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工作在教学一线、学术前沿的教育者,又需要他不断的更新自我,使不断更新的技术能与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相衔接。能在当今中西方文化交错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一切为我所用的创作态度,从而建立一种具有自我特色、语言鲜明的极具个性文化的特点,这也应该是大多数艺术家所关注的,由个体的文化鲜明而衍生出普遍的文化自信。

  纵观中国版画的发展,从传统雕版印刷的兴起到近代中国新型木刻运动,再到当代版画稳健成长的今天,版画艺术从辅助信息传播的功用性,到今天的个人语言表现,版画家甚至不断创新了它的材料和形式,版画的局限性反而成为画家创作的动力。但是版画的创作从未脱离扎扎实实的个人化和生活本身。也正是生活本质上的美感,激发了中国大部分版画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可以说每一个版画艺术家都是仔仔细细生活的人。而版画的创作特点,也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且严谨的思考方式。所以在版画作品呈现时,往往会引起观者的大量的思考和共鸣。

  版画在中国有着非常好的生长环境,传统的木版年画将版画的含义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所以版画的复数性也使得这一艺术门类成为最贴近人民生活的画种,也正是复数性才能将这种艺术变成普遍的、平等的艺术。有了这样的大环境,再看当代版画界也有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土壤,也能成长为具有新一代民族特色的年轻版画家。而新一代的版画家在创作时也能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从而使版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了一个非常健康的未来。

2020年1月18日

天津美术学院

王木木

发表于《美术》2020 03 vol.627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连敏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